close

(轉載自臺灣內科醫學會)

有的人會說自己是天生易胖體質,就連喝水也會胖!這個說法可能並不誇張,因為天生貪吃,確有其事。最近國內的一項由臺大醫院莊立民, 張以承醫師團隊的研究發現,有將近40種基因和食欲有關。而且有2成的國人帶有這些基因,比較容易出現想吃的衝動,日後肥胖的機率會增加3倍。不過,醫師也建議,如果能注意飲食和多多運動,男性腰圍維持90公分以下、女性80公分以下,就能打破遺傳的宿命。


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內分泌科醫師張以承,在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發表的研究報告,分析了3千多位國人血液中的肥胖基因,推論2成國人有肥胖基因。帶有這些基因的人,會特別地愛吃。其中以FTO基因的影響最大,日後肥胖機率,比一般人多出6成。


張以承說,「有人天生就是胖子。」如果帶有父親1個肥胖基因,孩子的身體質量指數會增加0.4﹪;父母同時有肥胖基因的人,BMI會增加0.8﹪。台北馬偕家醫科醫師黃麗卿也發表了「台灣代謝症候的預測發展」調查,推估2千多名18歲到45歲的健康人士,多年後發生代謝症候群的情況。結果發現,健康男性如果有高血壓,或是女性好的膽固醇太少等代謝症候群症狀,15年後,男女各有1成會罹患代謝症候群。病因與男性抽菸、工作壓力、生活習慣不好,以及女性普遍不愛運動有關。


張以承強調,腰圍多1吋,將少活3年,三高疾病比較不嚴重的人,可以透過減少腰圍,讓疾病逆轉。他建議,平常減少熱量攝取、多多運動,都有助於減少腰圍。黃麗卿則說,「體重減輕,不等於腰圍變小。」,要多做一些中等強度、活動軀幹的運動。例如擦地板、提早一站下車步行、快走等等,微喘的運動,一周累積150分鐘的運動量,就可以降低代謝症候群發生。

  
而肥胖的人膽固醇往往偏高,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。美國「小兒科」期刊網路版日前公布醫生專家委員會的建議,所有9歲到11歲的兒童,都應該檢查膽固醇指數,以便日後採取防治心臟病的措施。直到現在,主要的醫學單位都認為,家族有早期心臟病史或高膽固醇的兒童,以及身體肥胖、或是患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的兒童,才需要檢查膽固醇。但是這項研究顯示,許多高膽固醇的兒童因此成為「漏網之魚」。


美國「全國心肺血協會」任命的專家委員會因此建議新的指導原則,認為9歲到11歲的兒童,都應該接受膽固醇檢查,並且在17歲到21歲再做一次檢查。張以承表示這項建議已經獲得美國小兒科學會的認同。委員會也建議,兒童如果超重或是第二類糖尿病的高危險群,9歲開始,就應該每2年進行一次糖尿病檢查。

 資料來源健康早報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opid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